一、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具有较好地分析解决锂离子电池原材料及制造工艺复杂工程问题综合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毕业五年内能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毕业五年后具备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应用创新型人才。
2.培养要求
学生毕业5年左右达到如下要求:
目标1:具备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在新能源材料工程实践中,能够具备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了解国家对于本专业相关的设计、制造、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目标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新能源材料研发和新能源材料工程实践中的复杂问题,能够承担材料制备和产品加工工艺制定、设备选用与设计、产品质量检验与失效分析、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够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新材料研究、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工作中。
目标3: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主动获取知识与信息;运用模拟软件,从事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与模拟;运用专业仪器设备,从事材料组织、结构、性能的检测与分析。
目标4: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能够在多学科的团队中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发挥自己的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目标5:能够通过自我学习和进修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法律道德意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知识解决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研发、制备成型、检测及组装、性能优化等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接受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能够设计针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新能源材料及器件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合理分析数据和综合信息,并能获得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新能源材料及器件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适当的计算机软件、网络信息资源查询工具、测试分析仪器、模拟仿真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新能源材料及器件专业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新能源材料及器件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和工程领域的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学习并适应发展。
三、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体系
|
比例/%
|
学分/分
|
授课
|
实践
|
必修
|
选修
|
合计
|
通识与公共基础课程
|
思想政治类
|
5.8
|
2.2
|
14
|
|
65.5
(美育类选修课程须修满2学分)
|
军事体育类
|
2.4
|
0.5
|
5
|
|
通识类
|
3.5
|
|
|
6
|
外语类
|
5.8
|
|
10
|
|
计算机类
|
1.2
|
1.1
|
4
|
|
数学类
|
9.3
|
|
16
|
|
物理类
|
3.5
|
1.4
|
8.5
|
|
化学类
|
1.2
|
|
2
|
|
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
|
学科基础课程
|
8.6
|
0.6
|
16
|
|
57.5
|
专业基础课程
|
16.5
|
3.5
|
28.5
|
6
|
基础实践课程
|
|
4.1
|
7
|
|
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
|
专业课程
|
4.7
|
|
8
|
|
45
|
专业方向课程
|
4.7
|
|
3.5
|
4.5
|
专业实践课程
|
|
17
|
29
|
|
国设课程
|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
|
|
1
|
|
7.5
(不计入总学分)
|
大学生健康教育
|
|
|
2.5
|
|
四史教育
|
|
|
1
|
|
国家安全教育
|
|
|
1
|
|
劳动教育
|
|
|
2
|
|
创新创业与个性发展课程
|
创新创业基础与实践
|
0.6
|
0.6
|
2
|
|
4
|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
0.6
|
0.6
|
2
|
|
学科前沿
|
|
|
|
2
|
计入通识类
|
跨学科交叉课
|
|
|
|
2
|
个性发展课
|
|
|
|
2
|
第二课堂
|
思想成长
|
|
|
2
|
|
8
(不计入总学分,每项最多限修2学分)
|
创新创业
|
|
|
2
|
|
志愿公益服务
|
|
|
1
|
|
实践实习
|
|
|
|
●
|
文体活动
|
|
|
|
●
|
工作履历
|
|
|
|
●
|
技能特长
|
|
|
|
●
|
合计
|
68.4
|
31.6
|
155.5
|
16.5
|
172
|
四、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五、核心课程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材料分析测试、应用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制备技术、化学电源设计与应用、光伏器件与工艺、能量转换与应用。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金工实习、储能器件工艺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新能源材料制备与表征综合训练、新能源器件组装及测试综合实训、毕业论文(设计)。
七、主要专业实验
物理化学实验、应用电化学实验、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实验、锂离子电池材料学实验、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实验、锂离子电池制造实验、太阳电池与组件制造技术实验等。
八、修业年限
四年
九、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十、专业特色
以太阳能电池材料、石墨负极材料为代表的储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器件制造为专业培养特色,同时培养熟悉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交叉学科知识的应用创新型专业人才。
十一、教学计划
见下表(附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