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1 年入学适用 四 年制本科生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理论、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造船、化工机械、轨道交通等装备制造领域从事焊接工艺与装备设计、焊接质量控制、技术开发及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学生毕业5年左右达到如下要求:
目标 1:具备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在工程实践中能够综合考虑安全、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影响,遵守职业规范和职业操守。
目标 2:具备焊接工程师的能力与水平,可以针对焊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展焊接工艺设计与优化、焊接装备设计、焊接质量检测与控制、焊接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能够成为焊接生产中的技术骨干。
目标 3:能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获取知识与信息,能够发现、分析与解决焊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 4: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
目标 5: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洞察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并积极主动地适应国内外形势和行业发展需求。
二、毕业要求
通过本专业学习,学生在毕业时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电子、机械基础、材料科学和焊接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焊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数学计算能力,并能够将其应用于焊接领域工程问题的表述和分析。
1.2掌握物理、化学等方面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分析和求解焊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3掌握电工电子、机械、力学、材料等工程技术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解决焊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4掌握焊接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焊接结构设计分析、焊接工艺与装备设计等方面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电子、机械、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焊接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焊接技术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对复杂焊接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解释和预测。
2.2 能够基于焊接零件的材料、结构、焊接工艺与装备、服役条件等对焊接质量的影响和相关文献研究,分析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或关键环节。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焊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零件焊接制造需求的工艺、装备和生产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掌握合理设计解决方案的基础知识,能够提出并设计针对焊接工艺实施、焊接装备设计与开发、焊件质量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3.2能够基于焊接结构的特点、材料的焊接特性、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要求、行业标准与规定、生产条件等基本要素,设计和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焊接工艺及焊接装备。
3.3能够在焊接工艺设计、焊接材料选用、焊接装备设计开发、焊接生产组织与管理等环节体现创新意识,并能充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焊接专业基本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焊接工程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包括研究方案的制定、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基于焊接专业的基本原理,通过比较分析制定针对复杂焊接工程问题的研究方案。
4.2 能够根据研究方案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相关的焊接工艺实施、数据采集与处理。
4.3 能够基于焊接专业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准确分析实验结果,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焊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了解焊接领域常用的现代分析检测方法、信息技术工具和工程工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2能够使用恰当的现代专业检测设备、技术和信息工具,进行焊件成分、组织与性能分析、焊接缺陷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用于解决焊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焊接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价焊接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与焊接及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理解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6.2能够分析、评价焊接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焊接技术与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知晓和理解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念和内涵。
7.2 能够正确和客观的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焊接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责任。
8.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思想素养、社会道德及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8.2 能够在焊接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并自觉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明确的个体意识,以及在团队框架下承担个体责任、发挥个体作用的能力。
9.2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根据需要承担成员的角色。
9.3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承担负责人的角色,能够组织、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10.沟通:能够就焊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掌握技术文件或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具有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和清晰表达的能力,能够就焊接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焊接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动态,同时具有一定的国际交流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焊接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了解焊接工程和焊接产品的成本构成,并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2 具备一定的市场经济、法律及管理学知识,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方法,解决焊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认识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2.2 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跟踪焊接领域学科前沿和行业发展动向,具有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
三、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体系
|
比例/%
|
学分/分
|
授课
|
实践
|
必修
|
选修
|
合计
|
通识与公共基础课程
|
思想政治类
|
5.8
|
2.3
|
14
|
|
65.5
(美育类选修课程须修满2学分)
|
军事体育类
|
2.3
|
0.6
|
5
|
|
通识类
|
3.5
|
|
|
6
|
外语类
|
5.8
|
|
10
|
|
计算机类
|
1.2
|
1.2
|
4
|
|
数学类
|
9.3
|
|
16
|
|
物理类
|
3.5
|
1.5
|
8.5
|
|
化学类
|
1.2
|
|
2
|
|
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
|
学科基础课程
|
8.7
|
1.7
|
18
|
|
57.5
|
专业基础课程
|
15.4
|
3.2
|
26.5
|
6
|
基础实践课程
|
|
4.1
|
7
|
|
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
|
专业课程
|
4.7
|
|
8
|
|
45
|
专业方向课程
|
4.7
|
|
3
|
5
|
专业实践课程
|
|
16.9
|
29
|
|
国设课程
|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
|
|
1
|
|
7.5(不计入总学分)
|
大学生健康教育
|
|
|
2.5
|
|
四史教育
|
|
|
1
|
|
国家安全教育
|
|
|
1
|
|
劳动教育
|
|
|
2
|
|
创新创业与个性发展课程
|
创新创业基础与实践
|
0.6
|
0.6
|
2
|
|
4
|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
0.6
|
0.6
|
2
|
|
学科前沿
|
|
|
|
2
|
计入通识类
|
跨学科交叉课
|
|
|
|
2
|
个性发展课
|
|
|
|
2
|
第二课堂
|
思想成长
|
|
|
2
|
|
8
(选修项,不计入总学分,每项最多限修2学分)
|
创新创业
|
|
|
2
|
|
志愿公益服务
|
|
|
1
|
|
实践实习
|
|
|
|
●
|
文体活动
|
|
|
|
●
|
工作履历
|
|
|
|
●
|
技能特长
|
|
|
|
●
|
思想成长
|
|
|
|
●
|
合计
|
67.3
|
32.7
|
153
|
19
|
172
|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六、专业核心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物理化学、金属学与热处理、材料力学性能、焊接冶金学、焊接结构学、弧焊电源、材料焊接性、弧焊原理与工艺、焊接检验。
七、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计划
(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