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执行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1年入学适用 四年制本科生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机械设计和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拥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装备制造领域从事材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成型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开发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学生毕业5年左右达到如下要求:
目标1:具备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创新精神,在工程实践中能够综合考虑安全、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遵守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和专业操守。
目标2:具备材料成型工程师的专业素质,能够针对材料成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展成型工艺设计、成型过程模拟与仿真、模具设计、质量检测与控制、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中成为技术骨干。
目标3:能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与信息,完成产品设计任务,分析与解决材料成型领域新材料、高性能等成型质量控制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4: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一定的工程管理和领导能力。
目标5: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洞察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并积极主动地适应国内外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行业发展需求。
二、毕业要求
通过本专业学习,学生在毕业时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电子、机械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专业知识用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复杂问题的恰当表述。
1.2能够针对具体的零件或产品选择合适的材料成型方法和工艺。
1.3能够将工程科学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4能够将工程科学和专业知识用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复杂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综合与改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工、机械、材料成型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材料成型基本原理,识别、判断和表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2.2能够认识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并通过文献研究寻找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3能够运用材料成型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材料成型过程的影响因素,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材料成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成型方法、工艺流程及过程控制,并能够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在考虑安全、环境、经济、法律等现实约束条件下,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和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的影响因素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3.2能够针对特定需求,按照设计目标完成部件的工艺设计和设备选择。
3.3能够进行工艺全流程设计,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能够以图纸、报告或实物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材料成型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调研和分析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能够根据工程构件特征,选择研究路线,制定实验方案。
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正确采集和处理实验数据。
4.4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材料成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掌握专业领域常用的现代分析检测方法、信息技术工具、现代工程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专业模拟软件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计算与设计。
5.3能够针对具体的对象,选用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模拟和预测专业问题,得到有效结论,提出解决方案,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熟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企业管理体系,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
6.2能够识别、考虑和评价材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作为工程实践人员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材料成型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知晓和理解材料成型领域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熟悉材料成型领域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理解“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等理念。
7.2能够正确和客观的评价材料成型工程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评价其资源利用率、污染物处置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判断产品生产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损害的隐患。
8.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材料成型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自觉履行责任。
8.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国情和历史,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8.2能够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8.3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并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意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能主动与多学科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能够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胜任成员的角色与责任。
9.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承担负责人的角色,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产品研发项目。
10.沟通:了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领域前沿知识与发展动态,能够就材料成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就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口头、书面、实物、工程图纸等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了解材料成型技术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0.3具有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材料成型技术领域专业术语,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本专业相关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理解材料成型过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重要性。
11.2了解材料成型过程及产品全流程的成本构成,能综合考虑技术管理与经济成本等因素进行产品开发和工艺设计。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12.1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具备理解、总结、归纳技术问题和提出问题等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学分要求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六、专业核心课程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传输原理、金属学与热处理、液态成型原理、塑性成形原理、铸造合金及熔炼、液态成型工艺、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材料成型过程数值模拟与仿真、材料成型设备。
七、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计划
八、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

九、课程修读要求
本专业设置多门专业方向课和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选修课程,学生可在高年级依据学习情况以及人才市场的需要较灵活地进行选择。四年修读总学分数为172学分。
十、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负责人:李青春
教学院长:商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〇二一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