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7人,37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23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6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2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现有辽宁省高校专业带头人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优秀创新团队3个,4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6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13人入选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学院新增各类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27项,横向课题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余篇,EI收录论文43篇,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出版专著6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辽宁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
专业方向
学术型硕士
(全日制)
|
材料学
|
新型高强结构材料研究与应用
新型功能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
材料表面强化与功能化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及开发
纳米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及开发
|
材料加工工程
|
金属凝固原理与控制技术
亚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
特种陶瓷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
材料连接与增材制造技术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材料设计与计算
纳米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
新能源材料与催化
新型功能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
生物医用材料设计与研究
|
专业学位硕士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
材料工程
|
材料成型原理与控制技术
材料连接与增材制造技术
材料表面工程
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及应用
特种陶瓷材料及制备技术
|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长期稳定发展,下设三个二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
材料物理与化学:基于“材料基因组”方法并融合多尺度模拟计算等方法设计和开发新型材料。主要研究领域:合金相及其合金相界面电子结构计算的模型及方法、第一原理热力学计算、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
材料学:围绕铝合金、钛合金、非晶合金、高熵合金、陶瓷材料、燃料电池、光伏材料、材料表面工程、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等进行研究。重点对新型亚稳材料、燃料电池电极材料、光伏及其电极材料、生物医用合金及生物陶瓷材料进行研究。
材料加工工程:以汽车零部件轻量化研究为导向,利用电脉冲外场处理、先进凝固理论、液态模锻、粉末锻造、激光再制造等技术研究汽车新材料。该方向在外场作用下液态金属结构、凝固理论及应用、金属材料液态成形工艺及组织控制、超细粉体制备新技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科研平台
招生信息
2026年,材料学院拟按以下专业进行招生。最终以学校发布的招生目录为准。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学制
|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1)全日制
|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01材料设计与计算
02纳米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
03新能源材料与催化
04新型功能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
05生物医用材料设计与研究
|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3) 302数学二
(4)808材料科学基础
|
材料物理性能
参考书:
《材料物理性能》,邱成军,王元化,曲伟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面试科目:
1. 分析化学
2. 金属材料学
参考书:
《分析化学》,薛华、李隆第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金属材料学》,王笑天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
3年
|
080502材料学
01新型高强结构材料研究与应用
02新型功能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
03材料表面强化与功能化
04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及开发
05纳米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及开发
|
钢的热处理
参考书:
《钢的热处理》,胡光立等编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面试科目:
1. 金属材料学
2. 材料力学性能
参考书:
《金属材料学》,王笑天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金属力学性能》,束德林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
3年
|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01金属凝固原理与控制技术
02亚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
03特种陶瓷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
04材料连接与增材制造技术
|
材料成型原理
参考书:
《铸件形成理论基础》,李庆春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面试科目:
1. 冲压工艺学
2. 铸造工艺学
参考书:
《冲压工艺学》,华中理工大学 肖景容,武汉工学院 姜奎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铸造工艺学》,王文清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
3年
|
085601材料工程
|
01材料工程
(1)全日制
|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3) 302数学二
(4) 808金属学及热处理
|
钢的热处理
参考书:
《钢的热处理》,胡光立等编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面试科目:
1. 金属材料学
2. 材料力学性能
参考书:
《金属材料学》,王笑天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金属力学性能》,束德林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
3年
|
10材料加工与处理技术
(2)非全日制
|